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东宫 > 第51章 出阁读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或许是华夏这片土地上最为核心的传承,即便是每日劳作于黄土之上的农人都知一个道理。读书是一件大事,一件足够并列与成家立业和延续血脉的大事。在民间孩童蒙学几乎是全家出动,不然好像不够显得正式。

身在皇家的朱厚照亦是如此,大明弘治十一年三月初一,朱厚照一早就是起来了。他这边还未洗漱穿戴完毕,那边弘治皇帝与张皇后就早早来了,紧随他们的脚步的是太皇太后,太后等一众太妃娘娘。

承乾殿也因为她们的到来人声鼎沸,她东一嘴西一句的讨论着,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好像因为太子的缘故这些人又是有了一些生趣,有了一些可以上心的事情。

寝宫内,朱厚照听着前面的喧闹也有些无奈。任由悦兮欣怡给自己梳妆打扮,好起来的小荣儿这几日又是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围着哥哥不停跑着跳着嬉闹。

几位公主家的小女儿也是被带进宫里来,齐泰的妹妹齐灵儿与小荣儿仅仅一个时辰便是成为最好的玩伴。她们两个手拉着手,银铃般笑声感染着所有人。

最后,朱厚照两位乳母张氏(张铁军母)与杨氏(杨玉姑母)一左一右蹲下亲手为朱厚照穿上鞋子。

“殿下,从此一生和谐!”两位乳母的声音都带微微伤感,太子殿下大了不再需要乳母了。她们也到了离开的时候,虽然太子身份高不可攀但是毕竟是自己奶大的孩子啊。

“放心,孤之一生不忘两位,且自归家吧。记得,以后常来东宫探看!”

朱厚照感谢了两位的喂养之情后向偏殿而去,他刚至太皇太后竟先一步来到他的面前说道“心肝儿,今儿起你可是真正是太子了,要记得这大明朝是我们朱家的祖宗留下的,你以后要好生学习看顾好这祖宗基业啊。”

“老祖母且放心,我自省的!”不管周太后以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但是此刻她是真的一位无比希望后辈上进的长辈。

说着朱厚照又是看向那边急切有不得近前的张皇后说道“母后,今日请您为儿臣戴冠吧”

朱厚照未行冠礼,即便是冠礼之上这戴冠之人只能是弘治皇帝。而今天是出阁读书,所以朱厚照一定要请张皇后来给他戴的。

张皇后在皇帝的同意下,有些泪目的接过朱厚照递过来的翼善冠,然后轻轻的戴在朱厚照的头上,说道“我儿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

她笑着,泪也流着。

在她们的注视下,朱厚照跟在弘治皇帝的身后,迈开大步向着文华殿而去。到了门口,弘治皇帝回身看向朱厚照问了一句“寿儿,今日之后你将面对的可不仅仅是枯燥的实录与几本奏疏了。出阁读书了,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将会是普通人的千倍万倍,甚至有些东西根本来不及学习!你,是否准备好。”

朱厚照拱手一礼,然后说道“父皇,儿臣从不抗拒课业,如果学习课业能够更好的稳固我大明江山,那即便学海之中满是陷阱与恶鬼,儿臣也愿往之!”

“儿臣,准备好了!”

听了朱厚照的话,弘治皇帝随即让开一步然后说道“那便去吧,朕送你到此”

根据传统东宫出阁,天子是不参加的。但弘治皇帝今天来了,而是一路将他从承乾殿送到这里!

文华殿内,在二喜张永的指挥下,内侍们设书案于文华殿内东,礼部鸿胪寺的执事官于后殿行四拜礼后。鸿胪寺官奏请皇太子升文华殿,随后朱厚照便是一步一步走到殿中,执事官引导他至殿中升座。

这时,弘治皇帝所任命的三师三少并宫僚以次序于丹陛上行四拜礼,再从殿左右门入分班东西立。

通事舍人以书案进内侍展书侍读官进读,读毕,侍讲官进讲,讲毕,通事舍人撤案,各官扣头退。

随后侍班侍读等官入文华殿,行叩头礼毕,分东西向立。内侍展书,先读四书。这时,东班侍读官向前,伴读十数遍后退复原班次。后面就是读经书或史书,由西班侍读官向前伴读。所读务必要字音正当,句读分明。

读毕,内侍撤案。

各官退。短暂休息之后。

朱厚照再次升座,然后各位东宫的属官再次进入文华殿,按照之前的班次再次站立。东班讲史书,西班讲经书。

以此反复。

皇太子出阁读书之后,每日学习课业安排有以下:

习字,春夏秋三月每日里写字一百,冬月里每日写五拾,笔法点画务要端楷。

每日午膳后,从容游息或习骑射。

每日夜读本日所授书各十数遍至熟而止。凡读书三日后,须背诵成熟,遇温书之日免授新书。

每日授书起止,预先一日校书官开写帖子进呈。凡遇朔望及大风雪雨隆寒盛暑,暂停讲读写字。

太子出阁读书,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太子殿下正式入学而已,他更重要的是给太子殿下的地位加上一道来自于祖宗的认可。

有这种高与法理的加持,东宫就会拥有更多的权力,比如出于学习的必要皇帝一般与将一些朝政转之东宫处置,以期望与东宫能够见行见学。由此,东宫也就是正式拥有了对于朝政的知情权以及相对一部分的参与权利。

这是一种更加稳定国本的必须,所以不仅仅是皇帝与太子在乎,几乎所有对于未来有所期望和野望的官员都是在乎。

太子的每日学业极为繁重,这种后世各种典籍中都是能够一探究竟。如果一定要用一句简洁明了的话语来形容就是,当你还在小学年纪的时候你的学习任务就已经等同于高三的学生了。而且这个学习期限几乎没有毕业与时长的规定,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所以当朱厚照有些小庆幸与他可以脱离枯燥的诸位先帝实录时,向着他扑面而来则是无穷无尽的各种书籍技能学习。

君子六艺,在皇家教育中被很好的贯彻;只要大明朝可能存在的经义,历史,地理,农学,法律,赋税,书画,诗词等等一众知识都被按部就班的灌输进朱厚照的脑袋里。并且,现在书院里很少涉及的兵书、拳脚以及军队制度、构成,朱厚照都需要学习。

每日的课业安排密密麻麻,让人一看见就有些头大,但朱厚照没有办法改变,因为这也顺应了那句那句话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朱厚照本人虽然被课业与政务学习所囿,但由他提出来的各项政策却是新任礼部左侍郎、詹事府詹事程敏政与少詹事王鏊等人不余遗力的推动下开始逐个落地。

注:使用原版史料较多,勿怪!因为历史记载可以完美表现出东宫教育的那种复杂与繁重。每朝每代没有一个皇帝会放松对于太子的教育,太子的教育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实实在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