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郡王虽是如此说,但还是从凳子上站了起来。

他和当今圣上虽不是直系血亲,可也是正经的皇族宗亲。而如今要救黄直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他的身份。知道他是郡王,还敢如此大言不惭地放言救人,恐怕事情有些难办。

“郡王,现在有很多百姓都听信了那几个书生的话,都往茶花林或街上去了,要去签那万民书。我们就这么干等着吗,要不带兵把那些刁民都赶走。我们,,,”

随从的话还未说完,就被康郡王一巴掌拍到了脑袋上。

“带兵,带兵,你告诉我带哪门子的兵。带着这郡王府几十个侍卫和仆从,去赶这沁池县上万的百姓吗。你能不能动动脑子。”

“还有,那些百姓,他们去签的是万民书!你让本郡王去阻止他们,你是有几个脑袋,你是不是嫌我死的不够快!”

郡王府内入目无处不在的白布,刺痛了康郡王的眼。活到这把年岁,他只得了全明这么一个儿子,还指望着全明袭爵,继承香火。

就算是之前全明霸道了些,那又如何,作为他康郡王的儿子在他康郡王府所在的地方就应该有随心所欲的自由。

可是现在好了,什么盼头都没有了,他一定要让黄直为他儿子偿命。

康郡王不说有多聪明,但也不是个傻子。

他当初押着李丞把黄直关入了大牢,又逼迫他把黄直也判了斩首。可是那个李丞,却不顾他的命令执意把黄直押到了来年秋后再问斩。

他之所以没有继续追究,一则就是怕这沁池县的百姓被逼急了做出什么事情来,此举也是为了稍微平息民愤;再则就是他认为就算是到了来年,黄直也必死无疑,只是时间的早晚。

可是现在,半路却发生了意外。

“走,我们去会会这个人,看看是谁敢救本郡王要杀的人。”

此时茶花园内,轰轰隆隆的雷声不断刺激着人们的耳膜。说来奇怪,明明是想要下暴雨的天气,此刻的天空却比方才要明朗的多。

“主子,您稍稍往里面站一些,别让雨水溅到了您的身上。”

萧江宁看了沈清一眼,微微一笑:“不妨事,这雨天的茶花林看着也别有一番趣味。”

正在这时,俞听楠从远方匆匆而来。

他走到亭内,躬身请安:“主子,都打听清楚了。”

那几个书生说的丝毫没有夸张。沁池县的百姓没有不对康郡王府和萧全明恨之入骨的。

康郡王和他的儿子几乎是把沁池县当成了自己的领地,在这片地区鱼肉百姓,欺凌乡里,丝毫不把官府,把王法放在眼里。

同样是未及弱冠,可是萧全明却与萧江宁所遇到过的这些大家公子判若云泥。任意赊账,欠钱不还已经是发生在他身上最微不足道的恶行。

除此之外,萧全明好色,尚未娶妻,可是已经有不知多少侍妾,这些女子不论身份,只要被他看上就要抢进府。

而康郡王对百姓的不满充耳不闻。他只有萧全明这么一个儿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康郡王就等着萧全明成年后,请旨让他袭爵。

前几任县令屈从于康郡王的权威,任他们作威作福,由着他们的心思。因此沁池县所处的地方虽不偏远,甚至还在都城到几大重镇的必经之路上,可是轮繁荣程度,沁池县却远远不及周边州县。

后来,他们遇到了黄直。

黄县令一来沁池县,就为沁池县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造计划,茶花园就是其中一项。

这茶花园的所占用地一部分是属于沁池县,一部分是属于一个落魄商户赵家。

赵家儿子体弱不能干什么重活,赵家夫妇年龄已老,只有一片薄田,每年种地和收粮食已经渐渐吃力。

黄县令看赵家可怜,为了减轻赵家的负担,就把赵家的薄田规划进了茶花园内,每年给他们租金,供他们一家生活。

可是自从这茶花园和茶花园周边发展起来,萧全明看中了周边商铺的牟利能力。

沁池县的地他不好插手,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属于赵家的那片地上。试图把赵家的地以贱价买到手里,赵家不同意。

上元节那日,萧全明趁赵宅周围的乡邻都去参加灯节,带着一帮侍卫和家丁把赵家围了起来。

萧全明逼迫赵家人签契书,赵家上下宁死不从。他恼羞成怒,命令侍卫打砸抢烧,那赵家夫妇和赵家的儿子最后竟被活活殴打致死。

随后萧全明看着赵家新过门的新妇又起了歹意,把她强行带走到了郡王府。

之后有人发现,报了官府。黄直就命人把萧全明压入大牢,并立即把他判了斩刑。

黄县令和之前的县令全都不同,他软硬不吃,态度坚决,在斩了萧全明之前已经把他关入大牢多次。

可是次次一旦惹事,康郡王就会去威胁苦主,或是拿钱财收买,所以次次都不了了之。这么多年萧全明和康郡王手上的人命已经数不过来了。

所以,趁着康郡王外出之际,黄直趁此机会迅速处理了萧全明。

据说他行刑那日,沁池县的百姓无不拍手叫好。康郡王得到消息就快速赶回,可是已经晚了,他得到的就是萧全明的尸首。

康郡王暴怒,势要黄直偿命,非说黄县令冤杀了他的儿子,滥用私刑。就逼迫李刺史把黄县令抓了起来,判了秋后问斩。

几人听完俞听楠的讲述,具是愤愤不平,这父子俩没一个好人,禽兽不如,死有余辜。青天白日,天子脚下,竟然会放在这种事。

俞听楠的心情并不如他表现的那般平静。他的内心因为此事受到了冲击。

他愿意几年如一日地守卫边疆,只忠于皇上,就是为了南朝的安定,为了南朝千千万万的百姓有一个和平富足的生活。

可是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有些百姓没有遭受战火的侵袭,却也生活在有阴云笼罩的地方。想着这几年发生的大事,他不禁想到,这其中是否也有皇上处事风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