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尘剑起 > 第21章 文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缓缓流逝,八人都在专心致志的书写。

司徒南宇在经历一段苦思冥想过后,终于动笔了,让一旁的司徒厉锋舒了一口气,终究不至于太丢脸。

八人在众人注视中奋笔疾书,神色各异。

皇后身旁的李梓悦悄悄地打量着前方的八人,自己未来的丈夫很可能就在这八人中选出,因此她也是颇为好奇。

而三位皇子对这八人也是颇为关注。

现在这殿中低头书写的八人都可以说是大楚未来的栋梁。

并且其中有些人还与自己有关系,若能成为驸马,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大助力。

时间一点点过去,一个时辰很快就要到了。

众人也纷纷停笔,陆续交上自己的策论。

皇帝命人收拾好,随即对八人道:“观礼了一上午,又写了一个时辰策论,想必你们也累了,你们便先回去吧。待我与几位大人看过后,明日再宣布你们的排名。

明日就要进行武试,今晚就好好休息吧。现在先宣布一下明日武试的内容,明日到城外的皇家猎场狩猎,半日时间,根据你们猎到的猎物排名。射、御乃是君子六艺,如此也算公平吧?”

于是八人告退,其他人也相继离开,只留下内阁首辅、六部尚书以及鉴察院左督御史。

内阁首辅张思圣、户部尚书段书安、吏部尚书白傅曦、兵部尚书洛天器、礼部尚书楚己元、刑部尚书徐司朗、工部尚书童胡、鉴察院左督御史闻儒。

六部分管朝廷权力事宜,各司其职;内阁辅政,为皇帝出谋划策,统御大局;鉴察院左都御史主朝廷,右都御史主地方,不参与政事,只行监察之责。

现在剩下的八人,是朝廷最核心的八个主事人了,再加上一个皇帝,这样的改卷阵容属实是奢侈。

皇帝让人清理桌案,将八份策论分别摆放。

“几位爱卿,都来看看吧。”皇帝笑道。

随即八人行礼上前翻看。

大殿之中众人沉默,只有窸窸窣窣的翻页声。

小半个时辰后,所有人都看过了一遍。

皇帝让人赐座,随即开始讨论。

“诸位爱卿都看过了,觉得如何?先来说说许思渺吧。”

第一个出声的是白傅曦。

“许思渺的策论写的乃是关于接下来大楚的走向,题目极大,可见许思渺的眼界和能力。

其中的分析和方案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就是题目太大内容不够细致,这一次时间太少,若是给够他时间必能够完善,想必关于这篇策论他也是早有打算了。”

其他几人闻言也是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许思渺的状元当之无愧,这篇策论的水平极高,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大楚当下存在的问题,并对一些问题提了解决之法,十分务实,只可惜时间不够,许多内容没能细致写明。

段书安笑道:“张首辅内阁中有此一人,实在让我等羡慕啊。”

张思圣摆摆手道:“年轻人有才华,让我们这些内阁的老人压力大啊。”

众人大笑。

“那接下来就是温蜀冉,诸位觉得如何?”皇帝拿起温蜀冉的策论又看两眼。

“温蜀冉策论乃是关于科举改革,将科举分南北,考虑到了各地风土人情的差异,也是不错,只是看问题浅了一些,未分析到关键,根本问题没能解决。”说话的是温蜀冉的上司楚己元。

“南北人文有异,当地情况也不同,因此对两地人才的选拔分开也未尝不可,将来放回各地,治理效果更好。

只是未来仍需要相对统一的标准,以免引发两地考生互相敌视,现阶段温蜀冉的想法是可以尝试的,但他目光不够长远。”张思圣轻抚胡须,思索道。

其余人也都认可。

然后下一个就是白舟了。

白舟的策论关于大小官员绩效的考察方法的改革,单论效果而言,按照众人的设想是没问题的,唯一的太过复杂。

白舟的想法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细化,但消耗的人力更多了,与回报有些不成正比,但若能实施,对于朝廷的风气会有不晓得改善。

总之白舟的想法很好,但思虑不够全面,有待改善。

然后是大儒之后孔继学。

孔继学写的是推广学塾,但孔继学的想法操之过急,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徐徐图之,和白舟的问题是一样的。

而苏澜群的则是与四洲和吴国开通贸易,缓和邻国关系,避免举目皆敌。

但提出的方法有些天真了,不够谨慎,众人不是很看好。

下一个则是司徒南宇,他的是关于禁军的选拔考核。

总得来说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也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中规中矩,并且眼界太小了。

然后就是拓跋释,所写是关于南疆边防调整以及治军之法。

思虑周全,有一些亮眼之举,不过不确定性较高,不能确定所行之举能否达到预定效果,有待商榷。

最后便是洛云舒的了。

当皇帝问起时,众人短暂的沉默了。

洛云舒的策论最主要的就是调兵补防,分兵开田,减税引商这几点,以及一些详细做法,但想法直指问题根本。

北莽一直都是大楚的心头大患,四年前那次大战,在场众人也都清楚,强化北疆边防这两年朝廷也一直在做。

因此各地抽调一部分军队整合加入北疆边防,并非不可。

但之后两点有些超出他们以往观念所能接受的范围了。

在他们的观念里,军队最重要的便是备战,但洛云舒的想法则要将一部分战斗力用来耕种。

此外便是改善商人的待遇,减轻赋税,带动北疆的恢复。

但商人在大楚历来不被看重,担心商人扰乱经济,引发暴动。

可是现在洛云舒的想法仔细思量下似乎不是不能实现。

只要朝廷控制好平衡,洛云舒所说的效果似乎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并且不单北疆,全国各地也能够采用相似的模式。

此时洛天器低着头心中飞速的思考,从看完自己儿子的策论开始他就一直在思考了,北疆这些年来一直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因此之前其他人的策论他也没有开口评价。

洛云舒所说的前两点内容本来就是兵部所负责的,此时他仔细回忆着所有信息,仔细分析可行性。

同样状态的的还有张思圣和段书安,洛云舒的策论除了兵部关系,比较密切皆是他们了。

只是洛云舒的想法实在有些超出传统观念,他们一时不敢决定,都在仔细分析。

此时端坐在桌案后的皇帝,也在反反复复的翻看那篇策论。

许久后,皇帝缓缓出声:“有多少可行性?”

“九成。”洛天器目光如炬看向皇帝。

目前除开北疆,其他边境守军绰绰有余,各自抽调一部分完全可以。

并且有了这部分补充,分出一部分士兵耕种,完全可以,收获的粮食也能够补充军队,减轻朝廷的负担。

并且这部分军队平时也会进行训练,一旦开战,立刻调集前线完全不成问题。

具体细节需要实际实施时进行调整。

随后皇帝又看向张思圣和段书安。

两人也对着皇帝点点头。

“不错不错,天器,你回去后仔细问问云舒细节,过几天朝会我们好好商讨此事。”

洛天器答应下来。

“诸位爱卿对这排名有何想法?”皇帝脸上洋溢着笑容,洛云舒的这篇策论显然是个意外之喜。

众人小声讨论一番后,张思圣道:“我等讨论后觉得,许思渺与洛云舒可并列第一,温蜀冉次之,白舟第三,拓跋释第四,孔继学第五,苏澜群第六,司徒南宇第七。”

许思渺的策论体量大,分析合理,第一当之无愧,洛云舒想法超前,并且可行性极高,可应用的范围也不单局限于北疆,并列第一也无问题。

其他几人各自都有比较明显的问题,如此排序很合理。

皇帝点点头,显然对于这个排名也很认可。

“好了,时候也不早了,你们也回去休息吧。”

随即八人告退。

待八人离开,皇帝又拿起洛云舒的策论看了一遍,脸上的笑容越发浓烈。

“洛云舒这小子还真是让我意外啊。等之后实施他的方法,你说我要怎么赏他好?赵疏。”

皇帝看向一旁的赵公公。

“想必陛下自由决断,老奴不敢妄言。”

“你真是越来越圆滑了。”

皇帝摇头轻笑。

随后又有些惋惜道:“可惜啊!这小子只怕是不会入仕的,可惜了这么好的脑子。”

……

而走出皇宫的众人也向洛天器道贺。

“恭喜洛大人了,之后一旦实行此法,想必陛下又会给洛家降下不少恩赐。”段书安笑道。

洛天器客气道:“段大人客气了,这小子走了好运灵光一现罢了。”

“洛兄太客气了,之后有机会可得请客啊。”白傅曦开玩笑道。

“一定一定。”

“洛大人可有意让洛公子入内阁,如此才华着实让老夫等惜才。”张思圣笑道。

“首辅大人太看得起犬子了,这小子平日懒散,如今能想出此法只怕是因为在北疆呆久了,加上一时好运罢了。让他入内阁只怕之后还得被您赶出来。”洛天器摇头苦笑。

见洛天器婉拒,张思圣也不再坚持。

随后几位大佬各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