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社会底层 > 第3章 车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卫国把大车停稳。要进自家院子的时候,碰到韩连英正端着一只大钢精锅,把锅里烫下的鸡毛和鸡零碎连汤带水“哗”地一声泼到大堰里。

李卫国说:“韩连英,你又在污染环境哩。”

韩连英立住脚说: “今天过节也不歇气,挣那么多钱二回叫老王给你缝个钱衣裳穿。”

“歇?我倒想歇,只是这把老骨头油还没熬干呢!”李卫国苦笑着说。

“咋,房也买了,彩礼也给了,日子都定下了,你那亲家母还生六指指呢?” 韩连英问。

“可不?昨天又让介绍人捎话,说是让再给六万,陪嫁个车。”李卫国说。

“那怕算了吧,与其背个名,还不如再添几万块钱自己买算了。”韩连英撇着嘴说。

“是啊,我和刚娃妈也是这样想的。现在养女子的都翘得斑鸠一样。你家小强也二十几了吧,你老背时的票子准备的咋样了?”

“九月间就满二十了,紧他在羊城再打几年工,挣到钱了就接媳妇,挣不到就打光棍。我们哪能跟你比,你那车轱辘一响,黄金万两!”

“你算了吧,你恐怕早都瞅好了,也或许人家从羊城给你找个不要钱的媳妇呢。”

“不想那好事!”韩连英叹息道。

李卫国进屋,王芳已经把菜炒好端上桌了。刚娃去给未来的丈母娘拜节去了,家里就只剩下他俩人。

“你跟韩连英胡呱呱啥,莫球搞场!”王芳训斥道。

“谝会闲传么。你说屋里四间两层楼房还不够他们住?还要叫在城里买房,二回结了婚人家两口子住在城里恐怕就不回来了,家里常年也只是我们老两口。”

“不回来了算了,还清闲些,现在年轻人哪个愿意跟老人住在一起!”王芳说。

“唉!”李卫国叹了一口气,“我原想装修完了还剩点钱给他们把按揭还了算了,免得背利息,这又要个车。”

“还啥?还清了叫他们耍净的?不给他们点压力,他们就以为钱就是地里的土坷垃,来的容易。”

俩口子原打算给儿子把媳妇接了,自己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再过个一年半载恐怕就要经管孙娃子了,那时大车也就不跑了,光在屋里务点庄稼就对了。哪料到接儿媳妇就把辛苦了一辈子的积蓄耗光了。

儿媳妇虽然找的是山里的,但比平坝里的还贵。农村里的房子不住,还要叫在城里买房 。

在城里给买了个移民安置的房,除过政府补贴,付了二十万的首付,剩下的以李刚的名字办了按揭。装修又花了十万,彩礼过了十万,四十万也就没了。

新闻上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美丽的梦想,所有的梦汇聚在一起就是华国梦。

李卫国的梦就是像城里工人那样老了退休了,少种点庄稼自己吃,有时间了就锻炼锻炼身体,再带王芳出去旅游一回,坐一回飞机,看一回大海,再到草原上去骑一回马。

如果不是接儿媳妇的开支大大超出预算的话,这个梦就快要实现了,现在嘛,还是先做梦吧。

“你老家伙骨头里的油还没熬干呢,你不再挣点养老钱?不给你孙娃子再攒点?将来靠他们能靠得住?”王芳把饭碗顿在他面前。

“给我拿瓶啤酒。”

“你下午不是还要给人拉沙子吗,还喝酒?”

“喝一瓶啤酒不咋的,过节哩嘛。”

吃罢饭,李卫国到沙场里去装了一车沙子用遮阳网盖好,想了想还是走张家坎算了,虽然今天过节,滨江大道上估计没有渣土办的人,但万一怼上了难得说话。

一路上满脑子都是儿子婚事咋办,请哪些客,席全包出去还是自己买菜请厨师做,找多少车接亲,婚庆公司请哪家等等。

走到张家坎和徐家湾交界的长坡时,他按了下喇叭,他知道快到坡底的时候有一条三轮车便道和公路交叉而过。

然而异变突然就发生了,一辆摩托车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他车头前面,他下意识的急踩刹车,但已经来不及了。耳边传来“嘭”的一声钝响,满载砂石的六轮时风农用车并没有感到多少阻滞,就碾了过去,直到坡底才停了下来。

“出车祸了?!”李卫国用尽全身力气,拉开车门,下了车,拖着绵软无力的双腿慢慢挪到车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大滩触目惊心的鲜血。

他不敢看那惨不忍睹的事故现场,一屁股坐在地上无比惨然地对自己说:“球了!彻底球了!”

徐晓斌和小磊走了,张财贵坐在桌子边剔牙。他老婆一边收拾碗筷一边问:“你说婷婷要跟晓斌离婚?”

“那是年轻人的事,我们少参和。晓斌也是越来越不成器了,他爸又那样,离了也好。”

“那小磊就可怜了。”老婆忧心忡忡地说。

“那有啥法?难不成婷婷就一辈子陷在他家里。日后手头宽裕了,多给小磊些钱就是了”。

张财贵喝了一阵茶,对老婆说:“我下午去张家坎三叉路口田里,把稻草摞起来,现在又不准烧到田里。等天黑下了,我再把剩的渣渣草燎了,才回来呢。”

张财贵扛着竹耙出门的时候,西面天边的夕阳还一片血红,东面天幕的月亮却已经升起。

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孤零零地悬在高空,在几万光年的远处,才有一颗小星星闪烁着寂寞的微光。

灰蓝的天空下,没有云彩,只有几缕缓缓上升的烟柱随着微风轻轻弥散。田坝里的水稻大多已经收割干净了,稻草也都摞成一个个堡垒似的草垛子。

大路边和田坎上插着几面喷绘的标语牌,上面写着:

“一把火,一股烟,罚款二百元,拘留十五天”;

“飞机已经上了天, 地里不准再冒烟”;

“烧荒烧草烧秸秆,害人害己害子孙”等秸秆禁烧标语。

还没走到田边,就看见支书张海清、文书田志琦和一个年轻女的一人拿着一根树枝走了过来。

张海清说:“老张你莫去烧稻草,逮到罚钱呢。”

张财贵说:“我不烧,我去把稻草摞起来,闲了收回去叫我老婆织草袋呀。”

“就是,烧稻草污染环境呢,对大家身体也不好,烧不得。”年轻女的说。那女的穿着洋气,带个红色遮阳帽,胳膊上笼着白纱的袖套,估计是镇上的干部。

“你们拿着个树枝干啥?”张财贵问。

“看到有人烧草把火挑熄嘛。”女的说。

“你们也辛苦。”张财贵说。

“就是嘛,这段时间我们每天下午四点以后都要在各自包的村禁烧稻草,晚上九点才得下班。环保局和纪委的天天开着车查,看见哪里冒烟,就要问责处理人呢。”女的苦着脸说。

“看么,那边有人烧呢。”张财贵指着远远的一个烟柱。

“那好像是大坪镇的。”张海清看了看说。

“算了,我们还是去看看稳当,万一是咱们镇上的,叫查到了不好,这几天查得严。”镇上女的说,然后带着张海清他们匆匆往过去走。

张财贵也就往自己三叉路口的田里走,快要走拢时,看见一辆拉沙子的农用车停在徐张公路上,车后围了一圈人在那指指点点。

“出车祸了?”他快步走过去,挤进人群,脑壳猛地“嗡”了一下:“天!这不是晓斌的摩托车吗?”

“110和120都打了吗?”

“打了,估计快来了。”李卫国有气无力地说。

问话的人张财贵认得,是镇上的冯司法,站在他身边的是李家营村的支书李金明。